子晋祠文创-道教平安符咒道家护身灵符-平安符挂件,护身符挂件,汽车挂件,车内挂件,车内挂坠,汽车挂坠,开车平安符,平安吊坠,车内平安符,车内挂饰,风水摆件,符咒,灵符,符咒网,灵符网,平安符袋,护身符咒,运势福袋,葫芦摆件,貔貅项坠_副本.jpg

(来源:平顶山信访)

DONG ZHI

冬至寒意浓 陪伴过暖冬

01

冬至节气

冬至简介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习俗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

因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故而在唐宋时期冬至就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则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明、清两代的冬至日,皇帝要举行祭天大典,谓“冬至郊天”。

民间在这一期间则有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故而冬至又被称为“小年”, 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后来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亦源于冬至。

这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在莆田,冬至更是隆重,莆仙方言有句谚语“冬至夜大过三十夜,冬至早大过初一早”,对其重视的程度不言而喻,而且经过代代相传,莆田形成了独特的冬至节令文化。

02

冬至三候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角解

冬至日麋鹿角脱落 专家揭秘这神奇的大自然:鹿茸长出 来年五六月再变坚硬。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03

冬至节气习俗

很多地方的人非常重视冬至节气,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庆贺冬至的习俗由来已久,也是一些地方庆祝丰收的节日。

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直射点到达地球的最南端。在北半球是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白天慢慢变长。

冬至阳生春又来。新的开始,祝大家平安如意!

【北方习俗】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南方习俗】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南方沿海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实际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自冬至开始

我们正式进入“数九”天

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

生动形象地记录

冬至到来年春分的物候变化

比如华北地区就有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而江南地区则流传

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

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

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

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

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

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阴地。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冬至是健康“储蓄”的好时节

宜潜阳补温,敛阳护阴

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

保持畅达乐观的心态

注意保暖,多吃补益身体的食物

冬至里最为普遍的风俗

便是吃饺子了

北方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

而南方则是吃汤圆

其实,不管吃什么

都是图一个节庆和轻松

苦寒时节里,寂静独处中

倒是给人更多空闲

打磨心性,品味时光

六阴消尽一阳生。

暗藏萌。雪花轻。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

阳数足,化龙升。

祭天祭祖

许多老一辈人至今依然将冬至祭祖看作这一天最重要的习俗,要在这一天向逝去的先人表达感激之情,感谢他们在过去一年的庇护。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数九

冬至一到,开始数“九”。在古代,入九以后,文人墨客喜欢搞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冬至团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

实际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冬酿酒

苏州地区尤其盛行。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百姓在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大家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喝羊汤

山东地区较典型的冬至民俗,尤以滕州为盛。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节令提示

冬至养生保健

养生“四忌”

一忌暴饮暴食:冬至正值岁末年初,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

二忌受寒:冬至时节,身体的抵抗力较差,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三忌大汗: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四忌是非: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尽量保持心态平和,不要招惹是非,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冬至诗词

1.小 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2.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3.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4.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5.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唐)白居易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

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

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6.冬至宿杨梅馆

(唐)白居易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来源:中国礼仪教育培训中心

宗教互联网许可_副本.jpg

免责声明
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助运技巧 咨询师父:sanqingge8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