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别小看这两道符,就像不能拿算盘和秤砣比分量——各有各的来头。五路财神符最早是跑马帮的商队传开的,暗合"五方来财"的讲究。我曾在老宅院见过清代商号供奉的财神符,符纸上五色丝线绣着五位神君,东青龙执玉笏管正财,西白虎捧元宝主横财,倒像是给买卖人备的立体账簿。而化太岁符更像是护身法宝,起源可追溯到汉代"避岁"习俗,那年头连大将军出征都得先问太岁方位。
去年巷尾开餐馆的王掌柜最有发言权。他在收银台后贴财神符,又在腰间揣太岁符,结果新店开业三月就回本。五路财神符要贴在明处才显灵,就像给店铺挂上聚宝盆;化太岁符反倒要贴身藏好,好比给运势穿件软猬甲。最有趣的是每逢初一十五,王掌柜给财神符上香时总要避开太岁符,说是怕财气冲散了护身罡气——您说这是不是生意人的另类"资产配置"?
您要是把这两道符当钥匙串似的拴在一块儿,那可真是暴殄天物了。财神符最忌沾油污,就像财神爷嫌您手脏不给递元宝;太岁符却怕水浸,仿佛太岁星君踩着湿鞋要发火。前年西街老木匠不信邪,把两道符都塞进油腻的工具包,结果接的活计不是尺寸错就是木材裂。后来分开供奉才时来运转,现在逢人就念叨:"符咒不是万能贴,各守规矩才灵验。"
话说回来,这两道符倒有个共通之处——都要讲究"新陈代谢"。财神符要在腊月十六擦洗除尘,就像给财神爷掸掸官服;太岁符得在腊月廿三焚化送归,好比给值守星君办退休仪式。不过要提醒您,千万别学东市那位古玩贩子把旧符当古董卖,去年有人花大价钱收了他的"百年老符",结果开春就遇上税务稽查,这故事在圈子里都成笑谈了。您说老祖宗的智慧是不是总能在生活细微处见真章?